俏花网5月21日消息:1958年5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作出“竹子要大发展”的重要指示,迄今已60年。益阳作为湖南省重点竹产区、中国著名的楠竹之乡,从卖竹到卖笋、从竹竿加工到全竹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一根竹子已串起一条产业链,成为致富一方的主导产业。
拥有竹林面积236.1万多亩,楠竹蓄积量居湖南省第一、中国第三的益阳市,2017年竹产业总产值达115.18亿元人民币,占林业总产值的33.1%。
全竹利用造福一方
竹竿可以制成凉席等生活用品,竹枝、竹梢、竹屑可以打碎做成竹炭,竹根可以做成根雕……对益阳市竹农来说,一根竹子全身是宝,处处能赚钱。而笋、竹屑、竹梢、竹竿全竹利用,成为了益阳市竹农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益阳市拥有竹产业从业人数36.5万人,重点竹区竹农人均年收入2.75万元,其中来自竹产业的收入达1.25万元。全竹利用的稳步推进,竹制品形成竹凉席、竹胶板、竹地板、竹家具、竹纤维、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等上十个系列300余个品种,俏销国内市场,并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多个国家和欧洲、东南亚地区。
竹凉席加工带来了就业的便利,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居民不需外出打工,便可丰衣足食。该镇镇长唐宏昌说,全镇180多家竹凉席加工企业,全年可生产竹凉席200万床,带动了1万多人就业。
益阳市笋竹两用林发展迅速,自2008年起开始,年亩收入最高达4000元,比原来单一用材林效益提高4至20倍。桃江县马迹塘镇大塘坪村是个贫困村,近年来发展笋竹两用林1800多亩,仅此一项全村年增收70余万元。
同时,益阳市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全市笋产品由前几年单一的笋干发展到玉兰片、烟笋、榨笋、笋片四大类20多个品种,大大提高了附加值。桃花江林场2017年4月成立三五生态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加工笋干,当年就解决了周边30多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发放劳务工资14万多元。
产业转型提档升级
在桃江经济开发区的万维竹业厂区内,堆积如山的竹屑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后,转换成一块块高强度的竹复合板材。
这是该公司的核心项目——年产20万立方米竹纤维复合板生产线,项目充分利用废弃的竹加工剩余物、竹枝丫等作为原料,生产出比普通木质刨花板性能更优越的高质量人造板,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替代木制板的理想产品。
转型升级,是益阳市竹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希望,科技创新助一臂之力,正推进益阳竹产业深度融合,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产业优势。
益阳市300多家竹企先后与中国林科院竹子研究中心、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等,开展长期技术合作,竹产业获得国家专利34项、省级以上科技成果6个、市级科研成果16个,推广新技术12项,竹集成、竹缠绕、竹纤维、竹凉席碳化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创新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益阳市竹产品从单一的竹筷、竹凉席等粗放加工,升级为竹重组材、竹家具、竹拉丝、竹工艺品等科技含量高的系列产品,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创新一条龙的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随着“竹+互联网”“竹+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益阳市竹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桃江县培育电商企业113家,竹凉席电商销售额占中国市场份额30%以上,邮包出境量在湖南位列第二,该县株木潭村年销售过百万的电商企业已经超过60家,2017年全村竹凉席销售收入4.5亿元。
重拳治污突围重生
竹产品加工给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也曾欠下了沉重的环境债。只有甩掉环境污染的“包袱”,益阳市竹产业才能涅槃重生。
这些年,益阳市主要竹产区在引领产业健康发展的路上下足了功夫。益阳高新区2015年提出了“两头在外、中间集中”的治污思路,建设高标准竹凉席工业园区,成功引进天缘竹业、天翔竹业、湘竹科技等规模企业,并进行环保集中治污。
“两头在外”即将断料、冲条、切割、打孔等前段工序和串片、包边、贴牌、销售等后段工序,交各家各户自行完成。“中间集中”即用绿色环保的碳化加工工艺,取代污染严重的蒸煮、抛光、晒片等传统工艺,将碳化加工向竹凉席工业园集中,废渣、废水集中处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碳化加工工艺是天翔竹业投入上百万元、携手湖南省内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的成果,2010年获得国家专利。用其碳化工艺加工的竹凉席,2011年被中国高科技建筑建材产业化委员会推荐为中国优秀绿色环保家具产品,后又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中国环保产品认证证书。碳化加工工艺不但解决了污染问题,还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竹凉席每床可多卖15元。
益阳高新区“两头在外,中间集中”的治污措施,使益阳的竹凉席加工厂每年少用三万吨双氧水、焦磷酸钠、霉克精、霉克星、色精等化学物质,更能节约原本用于凉席晒篾的耕地400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