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花网5月24日消息:近日,《2017年全国林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记者专访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司长闫振,就公报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记者:2017年国土绿化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任务,取得这一成绩,有何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工作思路和重点有何变化?
闫振: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是党中央交给林业草原部门的重大任务。2017年,国家林业局科学部署,各地各部门大力推进,全国造林1.15亿亩、超额完成1500万亩,森林抚育1.33亿亩、超额完成3300万亩。其中,内蒙古、贵州造林面积超千万亩,四川、湖南、河北、湖北、云南和陕西造林面积超过500万亩。国家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487万亩,比2016年增长19.6%。良种使用率由51%提高到61%,种苗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油茶全面实现良种化。2017年,草原建设持续推进,落实禁牧面积12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5.5亿亩,草原保护重大工程区草原植被盖度比非工程区高出15个百分点。
可以说,2017年实现绿化提速、生态增效,成绩非常喜人。特别是重要目标指标超出了预期,交出了出色答卷,这对于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大力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增添了各方面的信心。
进入新时代,国土绿化的内涵和任务不断拓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通过重大工程带动、各类主体推动、政策机制促动、现代科技驱动,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科学健康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重点防护林体系、国家储备林、退牧还草等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建设,安排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年度建设任务5000万亩以上,优先布局在大江大河源头和生态脆弱区域,建设一批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实施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京津风沙源治理、三江源保护恢复、祁连山生态保护等重点区域工程。启动实施国土绿化“百县千场”行动,重点推进国土绿化100个重点县、1000个重点林场建设,打造大规模国土绿化样板基地和精品示范。推动建设一批储备林重点项目,完成年度造林1000万亩,大力培育珍贵树种和大径材资源,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着力抓好规模化林场试点建设,实施好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上游、青海湟水、内蒙古浑善达克规模化林场试点,确保高质量完成723万亩造林任务。
记者:统计公报显示,林业在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不俗成绩。这其中有哪些亮点?
闫振: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也是林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林业发展“数量质量并重、质量优先”的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推进林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林业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项政策更加优惠,发展方式积极转变,自然生态系统进入到休养生息、逐步好转的新阶段。2017年,继续巩固天然林全面停伐成果,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稳步推进,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超过1万个。认真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扎实落实《“十三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规划》,年度安排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1.5亿亩,支持各地大力开展森林抚育。启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首批18个示范项目,今年还将再启动30个。林业旅游与休闲人数达到31亿人次,产业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元,森林公园游步道总长度达8.77万公里。
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生态问题仍然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中央明确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8个重要工作之一,绿色发展、良好生态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标志。根据局党组的谋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在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同时,大力提升草原、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质量,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充分挖掘绿水青山的生态功能、资源潜力和产业价值,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记者:2017年,林业服务三大战略全面推进。在这方面,还会有哪些新的重大举措?
闫振:2017年,林业草原部门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京津冀生态率先突破、“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生态保护修复,为实施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生态容量。长江经济带地区加快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共完成造林面积4741万亩,安排草原建设任务364万亩,实施了一批国际、国家重要湿地保护恢复项目。京津冀地区,以雄安新区造林绿化、张家口冬奥赛区绿化“双核”带动的生态建设格局正在形成,京津保过渡带加快营造大面积片林、湿地,仅河北省新造的面积就超过700万亩。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我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的重大部署,处理好5个关系,充分发挥林业草原在生态保护修复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拓展生态保护修复空间。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生态保护修复,将1.1亿亩天然林全面保护起来,鼓励支持沿江各省市共同设立长江湿地保护基金,谋划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工程、绿色发展专项建设项目、南方草原保护和建设工程。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率先突破,指导雄安新区森林城市、白洋淀湿地保护修复建设,深入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等生态工程,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林业建设。继续实施好“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生态保护修复和经贸合作重点工程项目。
记者:这几年,林业生态扶贫举措得到了各地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如何评价林业生态扶贫特别是生态护林员的贡献,下一步会有哪些重要举措?
闫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精心谋划,充分挖掘林草资源优势,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举措,制定了符合贫困地区实际的“四精准三巩固”林业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形成了生态保护脱贫、生态建设脱贫、生态产业脱贫的林业生态扶贫新体系。2017年,制定了《建档立卡生态护林员管理办法》,培训有劳动能力、无业可扶的贫困人口成为生态保护员、脱贫带头人,共安排中西部21个省份贫困地区生态护林员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5亿元,比2016年增加5亿元,生态护林员选聘规模从28.8万人增加到37万人,精准带动130多万人增收和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在贫困地区共安排中央林业资金1900亿元支持生态脱贫,践行了一个战场同时打赢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林业生态扶贫的成功实践,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生动诠释。经国务院扶贫领导小组评估考核,我局生态护林员选聘和定点扶贫工作获得“双优”。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今后三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党中央和局党组的部署,林业扶贫将再增加40万个护林员、护草员等公益性岗位,积极推动国土绿化、生态产业扶贫。突出抓好深度贫困地区生态扶贫,着力加强定点扶贫,推出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组合拳,加快推动贫困地区生态改善、百姓脱贫增收。制定实施《林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方案》,力争到2020年,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依靠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发展生态产业收益率达到30%以上。积极打造怒江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
记者:财政资金和国家储备林金融贷款“两翼齐飞”是2017年林业投入的生动写照。如何展望今后3年国家储备林建设?
闫振:你说的“两翼齐飞”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反映了健全林业投入多元体系的喜人变化和重大突破。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林业投入更多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融资难、融资短、融资贵是林业的老大难问题。这几年,按照中央创新投融资体制的安排部署,我们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发挥财政金融合力,建设多元投入体系,推进林业生态保护建设。2017年全部林业投资完成额达到4800亿元,比2016年增长6.4%,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含国内贷款、企业自筹等其他社会资金)的结构比约为1∶1∶2。中央林业资金投入达到1194亿元,规模再创新高,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018亿元、林业基本建设资金176亿元。截至目前,138个国家储备林金融贷款项目获得授信1227亿元,累计放款435亿元。
社会资金超过国家资金,国家储备林建设金融贷款额超过同期中央造林资金规模。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国土绿化新格局正在形成,林业生态建设多元投入格局正在形成。按照局党组的指示要求,我们将紧密围绕资源保护修复,抓好健全完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一方面,积极协调争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加大林业投入力度,做大林业投入蛋糕。另一方面,将政策性金融活水引入林业领域,盘活林业草原资源,增强林业草原活力,严防增加地方债务风险,推出更加符合林业特点的PPP、林权抵押等金融组合产品。我局已正式印发《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今后三年,重点推进河北雄安新区、海南海胶、江西吉安、福建龙岩、三明、广西二期、河南新乡、驻马店、内蒙古乌兰布和、云南丽江等国家储备林项目,争取落实贷款1000亿元,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3000万亩。再一方面,探索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赎买租赁、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以地换绿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