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信息化 网聚匠人心
我并不喜欢侍弄花草,所以不能像老舍先生一样从养花中体会到很多的生活乐趣。不过妻却不知从哪儿弄来了两盆吊兰,狭长的叶上闪着嫩绿的颜色,看上去确也舒服。
既来之,则安之,吊兰就放在阳台的窗户上。虽疏于照管,在日月精华、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吊兰倒也活的泼泼辣辣的,颜色也愈发变得浓绿,在微风的抚弄下,婆婆娑娑,也显得几分诗意。
日子如水,在不知不觉中淌过,吊兰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生长着,可有可无地存在着。浓绿的颜色也只是偶尔点缀一下我们的眼球。
今年,吊兰的待遇提高了。妻子在家里置办了花架,吊兰也从阳台移到了花架之上。不仅如此,我也开始“细心”地照料起来,整天唯恐它们渴了,一旦发现盆内的土稍微有些干,就赶紧浇水。又怕它们饿了,隔三差五地施肥。也别说,刚开始的时候,吊兰的长势愈发喜人,叶片的颜色更加浓绿,甚至绿的有些发乌。看着如此情况,我也难免站在花架前沾沾自喜。
熟料,好景不长!
过了不到两个月,吊兰的叶子从浓绿到浅绿,从浅绿到半黄,直至枯黄。无精打采地失去了原有的风采,还不如不管不问时的状态。经过询问养花的行家,再通过网络求救,我终于知道吊兰产生变化的原因——我忽略了吊兰的习性!
是的,习性!
看着枯萎的吊兰,我陷入沉思——养吊兰如此,教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在教育工作中是不是也在犯错误,犯如同养吊兰一样的错误?不管不顾学生的“习性”,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好”,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采取自以为是的行为呢?仔细想来,不禁出了一身冷汗!不顾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违背学生的生长“习性”,结果会是什么样呢?是不是也会把活得“泼泼辣辣”的学生教得“奄奄一息”,失去本该属于他们的童年色彩?
但愿,但愿不犯这样的错误。我不能,更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