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终端市场的繁荣,消费者对花卉品质的要求日渐提升,然而却总难以尽如人意。不少人认为,国内物流运输是影响花卉品质的重要原因。为此,记者走进云南,对当地花卉物流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影响花卉品质的因素绝非只有物流,花卉包装也同样有待改革升级。
近几年,国内花卉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以云南、辽宁、广东为主的鲜切花产区不断优化生产,拓展种植面积。截止2015年底,全国花卉种植面积130.55万公顷,销售额达1302.57亿元。交通运输条件日臻完善,花卉交易基本摆脱地域限制,花卉流通速度加快,逐渐形成全国花卉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物流环节是花卉流通中最关键的部分,贯穿整条花卉产业链。
据了解,云南物流企业约2.3万家,其中花卉物流企业200余家,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是花卉产品的主要销售和运输市场,公路、铁路和航空3大运输方式形成我国花卉运输网络。
专业物流公司缺乏物流设备待升级
鲜切花品质50%取决于种植,50%来自采后处理与冷链运输。在运输环节,云南花卉货代公司小而散、多而杂。由于设备投入不足、运输调配能力有限等原因,花卉货代公司大多只能提供从产地至二级市场的单一物流运输服务,无法做到保险、冷藏、分类、包装、运输、配送等一条龙综合性服务,使得花卉产品难以实现全程冷链运输,这对花卉品质的影响无疑是显著的。这种情况在四川、贵州、江西等周边省市尤其明显,花卉物流与普通货物运输别无二致。
同时,航空、汽运等传统干线物流与终端市场难以衔接,也是影响鲜花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干线物流的配送终点以二级鲜花批发市场为主,而二级鲜花批发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化冷链存储中心,且容易在城市落地配送环节断链,导致鲜切花在最后环节的报损率大幅上升。若完全依赖干线物流实现从基地到花店的全程冷链配送,则经济成本又过于高昂,这对于物流公司和花店而言都会造成巨大压力。
相比传统干线物流的“尴尬”,第三方快递平台找到了切入花卉产业的契机。近几年来,快递业务保持着高速发展,顺丰物流、中通快递、EMS等第三方平台凭借快速高效配送到店、全程电子路径监控及有章可循的赔付标准,获得业者青睐,各平台纷纷在云南花卉产区设点办公,并逐渐站稳脚跟。不少业者表示,第三方平台的加入拓宽了鲜花物流渠道,也为国内鲜花物流增加了更多可能性。
但不得不提的是,第三方快递平台在花卉物流方面同样有待提升。首先,其运营优势并不在产业前端,也不在干线物流部分,凡从昆明发出的鲜花仍然要通过空运干线输送。其次,快递公司与传统物流一样,不能促进鲜花包装规格的改变,而更多的是产业后端的配送,即最后一公里配送。
事实上,不管是传统物流还是快递,都只是花卉产业链条上的一环,是以服务商的形式存在的,各自单打独斗都不能很好地解决花卉物流的若干问题,若二者相互借力,或将开启花卉物流新进程。
让人感到欣喜的是,一些花卉企业已经意识到采后处理与冷链运输的重要性,云南锦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锦苑物流通过整合物流资源、沟通产销信息,以每周两个班次、10条货柜的频次,在保持全程冷链的条件下向北京、上海、深圳、福州、曼谷5个地区运送鲜花。为了规避传统物流对车辆位置、人员操作等多方面监管不足的漏洞,锦苑物流特意引入GPS(卫星定位系统)和RTPS(温度检测系统)两套设备,安装于冷链运输车内,用以监控车辆位置与车内温度。据云南锦苑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采供部高级经理王子西介绍,在货柜全程密闭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鲜切花正常呼吸,装货时都会留出部分空间,若运输途中二次开柜或中途冷气停供则会导致温度升高,这些都会被RTPS系统检测并记录下来。
在前端生产方面,锦苑设在云南石林、安宁两个地区的鲜花农场已率先实现前端冷链运输,即从基地到花卉集散地昆明花拍中心,然后送至下游分销市场。但由于投资大、成本高、技术性强等原因,该项措施暂时仅能满足锦苑自身需求,尚难惠及其他花卉种植者。
花卉包装老大难参考国际寻升级
众所周知,鲜花包装是花卉物流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国内花卉包装非常简单。参考荷兰“空箱可站一人且不破损”的标准,国内包装仅能做到装载时不破损,包装箱在运输、装卸过程中抗摔、抗压能力较差,甚至出现纸箱破损使鲜花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情况,导致鲜花品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此,昆明先科航空空运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曾多次建议更改花卉包装。他认为,相比全程冷链物流,包装环节更是积弊已久的“老大难”。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也是国际航空枢纽,与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并列为中国两大国家门户枢纽机场。云南地区年花卉运输总量约36万吨,其中15万吨通过航空运输,占云南花卉总额的40%。记者前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货物平台,在国内出发区域看到,现场堆满了各种规格不一、造型“别致”的纸箱。由于箱体变形严重,即使是同一批鲜花也难以有序码放,只能散乱地堆在一起,个别纸箱还未登机就已破损,鲜花暴露。记者想要了解箱内的花卉品种,发现纸箱表面无任何标识,无从知晓运输品类。一旁的搬运师傅笑道:“你要是想知道就得开箱,不然就看哪个箱子破了皮儿,拿灯照着就能看到了。”鲜切花运输就是这样在无标准、无界定的操作中,因严重挤压而影响了品质。
反观国际市场,依据花卉长度选择不同规格的包装箱,再加上专业包装袋,不仅能阻挡灰尘,更可增加产品卖相。此外,“切花月季不得与其他花材混合放置,避免花刺在运输中划伤其他植物”也是亚太及欧洲等地花商遵循的通用规则。包装重量方面也有相应规定,香港地区要求每箱鲜花不超过40千克,新加坡限定在16千克至20千克之间,日本则限定在20千克以内。每个纸箱均要求详细标注供货代号、品名、品种、等级、数量、产地、目的地等相关信息,只需查看代码即可知道货品的详细资料,同时要保证运输纸箱上有透气孔,最大限度地减少植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欧洲、日本等鲜切花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大多采用带水运输花桶,这些直立式可回收容器也令花卉品质最大限度得到保障。首先,花束在花桶中可固定且受力均匀,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磕碰与挤压;其次,防漏系统可延续需水量较高、易折损的切花寿命,如切花月季、洋桔梗、满天星等,使其从产地到花市间维持良好状态。记者在台湾考察时看到,花农直接将采收后的鲜花放入装满水或保鲜剂的直立式可回收容器内,运输过程中大大减少了花材脱水的现象。此外,直立式可回收容器规格可配合台车使用,增加了搬运效率,也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容器周围设有透气孔,有助于花卉散热,避免不通风导致花材腐烂。
国内花卉包装差距如此巨大,却始终未能将改革付之行动,最根本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不断上涨的纸箱成本让花卉批发商压力倍增,出于经济成本的考量,迟迟不愿淘汰老旧的花卉包装与装箱方式。其二,国内鲜切花运输一直都是按件计费,改革意味着包装箱用量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提货价格增长,利润空间进一步下滑。这使得下游批发商对包装改革与升级产生了抵触情绪。
企业标准各不同行业标准需建立
由于缺乏行业标准,各大物流公司以企业自身可承受范围为基准,建立各自的物流配送标准,从而达到规范化运作的目的。“我们希望有一套行业标准,大家共同遵守,而不是企业各自单打独斗。”王子西说。由于花卉企业受制于人才引入、地域环境、设施设备乃至生产技术等多重因素,难以将企业标准上升至行业标准。并且,鲜花是生鲜产品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具有参考价值的行业标准较少,且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因此难以制订出统一的规范准则。无论是花卉生产企业还是花卉物流企业,都希望在花卉物流改革升级过程中得到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从而整合资源、加速花卉物流进程,最终提升我国鲜切花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