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沙上墙、羊上房”,如今梭梭成林、绿意盎然。老虎口是甘肃省民勤西线最大的风沙口之一,沙患得到有效治理,局部生态初步改善。
目前,民勤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229.86万亩,工程压沙55.3万亩,森林覆盖率已由2009年的11.21%提高到17.91%,绿洲植被在恢复。
2015年,民勤县被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列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而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曾明确要求:“确保民勤不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再早的时候,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因为民勤绿洲萎缩、石羊河调水先后作出14次批示。
如今,民勤生态恶化趋势已经得到遏制。
在民勤,荒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是首要任务。当地创新政策措施、技术模式和管理机制,走出了一条生态改善和百姓增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民勤地处石羊河下游,东西北三面环沙,风沙线长达408公里,是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前沿地带,也是连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保住沙漠绿洲,民勤建立了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的林业生态建设体系和以特色林果业为主的林业产业发展体系。全县把防沙治沙的重点放在绿洲西部和北部风沙线,把造林绿化的重点放在沿边沿沙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把林业产业的重点放在绿洲内部和沿边沿沙区,形成防风阻沙林带、基干防护林带、农田林网、城镇村庄绿化和生态经济林相配套的绿洲生态安全屏障和林业产业体系。
民勤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承包治理沙漠、发展沙产业,目前已完成治沙生态林承包经营40万亩,示范推广梭梭接种肉苁蓉6万亩,引进亿利资源集团、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生态建设。
依托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民勤在老虎口、西大河、青土湖等区域建成不同类型的防沙治沙示范区4个,共计5000亩,集中展示棉花秆、芨芨草、砾石、尼龙网等治沙新技术、新材料20多项。同时,探索压沙修路、造林绿化和林业产业相结合的治沙模式,突出封沙育林与封禁保护、工程压沙与生物固沙、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8.11万亩,发展生态经济林43.21万亩,实施封沙育林草60.3万亩,工程压沙22.2万亩。
民勤还推行了严格的项目管理、财经约束和审计监督制度,将政策、资金、科技向林业倾斜。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放牧、禁止乱采滥伐、禁止野外放火,全力巩固扩大重点治理成果。强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模式,大力发展沙产业,以企业、合作社、协会的方式,将广大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
如今,民勤建成沙生药材种植基地11.14万亩,培育林业产业加工企业12家,全县从事沙产业人数超过5000人,每年从事沙产业收入达到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