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界定一下小苗圃和大苗企的概念。那就这样,小苗圃泛指那些生产流程和架构较为简单的个体户、合作社,大苗企泛指那些规范化的民营企业。
小苗圃的老板通常身兼数职,流程简单,决策灵活;大苗企则要有完整的组织架构,各个部门和岗位、人员都配备齐全,有细致的规章制度和行事流程。小苗圃的规模要较大苗企小得多,业务范围也更窄,大苗企则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更加注重品牌和文化。
小苗圃和大苗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当小苗圃在战略思维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时,就可以在规模上逐步实现超越。大苗企若失去了核心竞争力,则势必造成盈利受损,规模缩水。因此,小苗圃和大苗企之间,通过内在的理念和外在的规模相互转化,实现苗木行业的新陈代谢。小苗圃要力争上游晋升成大苗企,大苗企也要持续创新巩固领袖地位,如此博弈,方能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从小苗圃到大苗企的关键
1.品种助推企业崛起
品种知名度将直接关联企业知名度,通过大量展会、媒体抛头露面,在消费者脑海中占据位置。如南京登博的金陵黄枫、河南四季春的巨紫荆、沃野园林的美国紫薇和燕园农业的金桐力等,一个成功的苗木品种可以助推企业快速崛起。
品种选择最能体现商业智慧,要综合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耐寒性、病虫害、尺寸、寿命、文化、花叶果特性等。新品种获取方式主要有三种:①进口;②自主研发;③在自然界中淘。当然,这里所说的新品种,并非单指新问世的品种,也包括存在多时,但无人问津的树种或品种。全世界的树种和品种共同构成了一个大的种质资源库,丰富的资源也为苗企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2.规模是发展的前提
产品规模大,指的是某一品种某种规格的存圃量大。越大的项目苗木用量就越大,同规格的苗木应用越多,效果也就越震撼。规模大、存量足、好苗多,靠的是每年都进行的栽植规划。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库存不足和存量过剩都是几年前规划的后遗症。山东的世丰农业和四川的七彩林业都是规模化大苗企的典范。
在谈规模时,必须要带上精品率的概念,所谓精品率,即是精品苗木占总苗木存圃量的比例。五万残兵败将抵不过一千精兵强将,规模扩大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精品率,大苗企的精品率不应低于80%,但这个数字对大多数苗企来说都是个难点。提升精品率除了要把好苗养好外,还需要把坏苗改造好,理想状态自然是不生产坏苗,但把历史遗留的坏苗改造好也是至关重要的,滥竽充数最不可取,若不忍心将其直接砍掉当柴烧,就得花心思改造,重赋新生。
3.金融上的硬实力
金融上的硬实力主要体现在垫资能力和可持续投入的能力。大苗企是怎么来的?一是从小苗圃一点点发展壮大的,二是外部资金注入形成的。资金是做事的前提,有资金支持,成事的概率就大一些。所以小苗圃要格外重视资金积累,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还要学会理财,做好资金规划。如今有很多项目都需要垫资,高利润自然有高风险,小苗圃若没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就不要轻易尝试大投资,小苗圃更该做的是稳扎稳打夯实主业,逐年积累财富,提升金融上的硬实力,而后徐图之。
4.品牌和文化方面的软实力
并非要像脑白金那样砸钱做品牌,很多性价比极高的方式都是可以考虑去做的,在品牌方面,比钱更重要的是风格,钱是锦上添花,风格却是品牌的精髓。品牌的风格由文化形成,体现在产品、服务、战略、员工精气神方方面面。文化要有引导,要塑造,企业决策者要明确品牌文化,要为企业树立非物质的奋斗目标,要有更加伟大的社会愿景。小苗圃在成为大苗企之前就要有自己的文化,怎样生产产品?怎样对待客户?这里面的态度就是一种文化。因此,若企业看问题的角度、对待事物的态度出了问题,那形成的文化就是不良文化,对企业发展也必然是一种残忍的戕害。品牌是个细水长流的工作,和做人一样,“人间正道是沧桑”。
真正的较量:产品品质 直至今日,小苗圃的品质升级已初见成效。越来越多的小苗圃能够做到大株行距定植、树干绑缚和修剪整形。在产品品质上,小苗圃与大苗企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倘若小苗圃也实现了大苗企的品种垄断和规模保障,则大苗企就很容易被小苗圃所取代。
行业的新成代谢即是如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大苗企最该关注的品质之争,却被日益膨胀的“品种领先”、“规模空前”所蒙蔽。若大苗企依然沉迷于品种及规模,而持续忽略品质创新及升级,以为垄断就可以永远不愁吃饭,让别人没饭可吃,则蓄势待发精益求精的小苗圃弯道超车就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了。相比于品种、规模、财力和文化,小苗圃与大苗企之间最核心的较量还是产品品质,只有以产品品质为基础,以上四点才能发挥热量,若脱离了产品品质,则其余的努力都将是竹篮打水。
更为宏观的博弈未来 在认可产品品质是核心问题的基础之上,小苗圃要不断追随大苗企的脚步,规范制度,扩大规模,塑造品牌。大苗企则需完成更多的额外任务,做一些开辟性的事业,要为提升这个行业的生产效率付出更多心血。小苗企若不思进取只顾低头闷干从不抬头看天,则很难有大发展。大苗企若故步自封原地踏步,不愿去创新去开拓,则迟早要被超越被取代。
但所有的此消彼长对苗木行业来说都是好事,以往各扫门前雪的局面在今后将被彻底打破,到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时候了,信息的扩散速度让弄虚作假无处遁形。中国未来的绿化市场潜力巨大,但要求也将全面升级。苗木行业再不是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靠着人际关系就可以去买卖的时代了,要想大踏步向前发展,就必须走出舒适区,摒弃以往的小农意识,要有更高的格局和更大的视野;要走出国门,去和世界上的强者直接竞争,只有认清了差距所在,才有可能奋起直追,也才有可能后来居上。
小苗圃和大苗企之间的新博弈,更是中国苗木和世界苗木的新博弈,苗木人要勇敢走出苗圃,走出煮酒论天下的群体纸上谈兵,要直奔更强的企业取经,去深山老林淘宝,去世界各地发现好产品;更要去修炼自己的内在思维和理念,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苗木人要懂得先修心、再修行的道理。苗木行业未来所有的较量,都将是人类智慧的较量,外在展现的都只是较量的过程和结果而已,决胜关键仍是思想,苗木人要不断武装自己的思想,因为思想强大才是一切强大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