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到5月3日, 2018世界花园大会在浙江海宁国际花卉城举办。这个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的花展分为户外花园展区和室内精致展,34家专业机构参展。会上奇花异草不少,晚花铁线莲、食虫植物、多肉、空气凤梨、高山杜鹃等1000多种植物均有陈列;专业性也很突出,活动搭建了7大分论坛包括花园植物分论坛、园艺电商分论坛、宿根分论坛、育种分论坛等。
长三角不少城市都曾提出建设“后花园”,其中一些小城市如江苏如皋还多次来沪推介其花木经济,浙江海宁要办的“花园大会”有什么不同?
“就像是在逛花卉界的商城。”5月1日,29岁的“花老板”王静静在海宁市长安镇的“世界花园大会”上赶了一个早集——和熙熙攘攘夹杂在人群中“杭州口音”、“上海口音”观光散客不同,这位在浙江海宁市长安镇创业数年的园林专业大学毕业生正在寻找未来长安这个小镇的花卉市场风向。
走过长三角地区不少大型花卉展的王静静评价这次花展的确难得:家庭花卉和大型的园林花卉都很专业。“一般花展,都是突出一方面市场的需求,这里却没有厚此薄彼,这和长安的花卉园艺行业发展现状是相对应的。”王静静说。
王静静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杭州园林公司,3年前慕名来到浙江长安这个与杭州城区东部毗邻的工业小镇,当时长安镇在浙江省内做花卉园艺的名气已经挺大了。而真正让王静静决定留下来的,是一句听上去有些空泛的“种花氛围”——行业本地龙头企业、小微初创企业、本地农户都在种花,也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更为难得的是三者之间还存在实际的联动互助体系。“我们整个长安镇的种花户就是一个协作体系。”王静静说。
在长安镇镇长金新良的记忆里,20多年前长安镇上最早开始从事花卉种植的是本地农民。“当时的愿望很简单,一个距离3条大高速公路入口都不足5分钟的小镇,想往大城市里运点什么增收。”当时农民种植最多的就是几种容易存活的鲜切花,农民也不懂种植技术,随心所欲种,种出来的鲜花市场价值不高,主要面对的还是低端市场。
2002年,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在当地的落户,这成为了变化的起点。虹越刚落户长安时,也还是一家小公司,选址长安镇也是考虑到未来的地租以及发展空间。五六年以后,这家公司迅速成长。镇政府为了激励这家龙头企业经营,特地征用了1000亩土地,以便宜的租金租给虹越公司,供其作为花卉培育基地。
小镇成为企业反哺的第一个受益者。最直接的是长安花卉行业因为这家公司的花卉种植栽培技术推广带来了产业升级——从业的零散农户通过这家公司“园丁学院”获得了有章可循的种植方法,镇上逐渐因此聚集了一批慕名而来的大学生创业者,各类花卉园艺创业企业层出不穷。
其实长安镇上已经有了两所大学的分校区,但是学生毕业后直接转化为本地就业劳动力的机会却很少。而现在仅虹越公司对大学生用工的需求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大花卉公司、小初创企业、农户之间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生产链条。
比如王静静的初创公司,一方面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顺利租下70亩农民闲置的土地,并且雇佣了一部分当地农村闲散劳动力帮忙种植增收;另一方面她有时也会从虹越花卉那儿引进新的花苗,有时在虹越接下大订单就委托长安的小花卉园艺公司按照统一生产标准一起完成订单。
“氛围好”,也是大学毕业不到4年的金华自主创业者李正平提到的。他去年来长安做园艺公司时看中了村里一块83亩的地。当地政府和农民做了大量协调工作才把这块地谈妥。在此之后,他直接聘请一些让渡出土地使用权的农民在原来的土地上进行种植,实现了增收。当地政府为了表示对这群年轻大学生的支持,还为这些年轻人提供了生活和住房补贴。
“海宁市现在有花卉生产面积1万余亩,年产盆栽植物3万多盆、鲜切花6亿多支,花卉业总产值近4亿元,相关产业值达3亿元。可以说这个数据将近70%的贡献值都在长安镇。”金新良说。
从支持一家花卉企业在小镇的落户和成长,到由企业反哺地方带动了当地整个行业的提升,引进了大量大学生创业人才落户,从而为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创造硬件条件,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增强乡村治理能力。金新良觉得这就是长安镇种花背后的深意。